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标准
2024-12-26 05:19:23 责编:小OO
文档

1. 术语和定义在标准中
在标准制定中,概念通过定义得到描述,并赋予特定的名称,即术语。例如,“菱形”的定义是指没有直角的等边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就是“菱形”。术语和概念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否则可能会出现“异义”,“多义”或“同义”的情况(例如,“质量”一词可以指物质的含量,也可以指产品或工作的品质)。一个概念具有多个特征(如功能特征、行为特征等),但对于术语工作,最重要的是找出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区别的特征,以便区分相关概念。在定义中描述事物时,必须给出区别特征。
2. 概念的分类
根据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可以将概念分为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上位概念也被称为大概念,而下位概念则被称为小概念。在同一层次上的概念称为并列概念。
3. 标准的本质
标准的本质是一种“统一规定”,它是各方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国的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必须得到严格执行,以确保全国统一。推荐性标准则鼓励企业自愿采用。然而,如果推荐性标准经过协商,并计入经济合同或企业向用户作出明确承诺,各方都必须执行,以确保统一。
4. 标准制定的对象
标准制定的对象是具有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这里所说的“重复性”指的是同一事物或概念反复多次出现的特性。例如,批量生产的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重复投入、重复加工、重复检验等;在同一类技术管理活动中反复出现同一概念的术语、符号、代号等被反复利用等。只有当事物或概念具有重复出现的特性并处于相对稳定时,才有制定标准的必要,使标准成为今后实践的依据,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并能扩大“标准”的重复利用范围。
5. 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
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这意味着标准不仅是科学技术成果的体现,也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并且这些成果和经验都是在经过分析、比较、综合和验证的基础上规范化形成的。只有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具有科学性。
6. 制定标准的过程
制定标准的过程需要“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也就是说,制定标准时要发扬技术民主,与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确保“三稿定标”,即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例如,制定产品标准时不仅要有生产部门的参与,还应当有用户、科研、检验等部门的参与共同讨论研究,确保“协商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