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德布罗意的波粒二象性的内容
2024-12-26 05:35:23 责编:小OO
文档

1. 在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一个假说,认为波粒二象性不仅仅适用于光子,而且所有微观粒子,包括电子、质子和中子,都展现出这种性质。
2. 他将光子的动量与波长关系式p=h/λ扩展到所有微观粒子,提出质量为m、速度为v的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其波长由公式λ=h/(mv)给出,这一公式被称为德布罗意公式。
3. 德布罗意方程后来通过两个的电子衍射实验得到了证实。在阿伯丁大学,乔治·汤姆孙利用电子束穿过薄金属片,观察到了预期的干涉模式。
4. 在贝尔实验室,克林顿·戴维森和雷斯特·革末将低速电子射入镍晶体,获得的电子衍射图样与理论预测相符。
5. 爱因斯坦在1905年对波和粒子性质的发现提出了光电效应的光量子解释,这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他将光束视为一群离散的量子,即光子,而非连续波动。
6. 从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出发,爱因斯坦推导出每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等于其频率乘以普朗克常数,并提出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7. 1916年,罗伯特·密立根的实验验证了爱因斯坦关于光电效应的理论。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无法推导出普朗克和爱因斯坦的这些非经典理论。
8. 物理学者不得不承认,除了波动性质外,光还具有粒子性质。这些发现推动了物理学领域的,对理解微观世界的本质起到了关键作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