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民事诉讼中工资的举证责任由谁?
2024-12-26 04:24:20 责编:小OO
文档


在民事诉讼中,关于工资的举证责任通常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也就是说,当事人需要对自己的主张提供相应的证据。如果劳动者主张用人单位未支付或未足额支付工资,那么劳动者有责任提供证据来支持其主张。如果用人单位已经发放了工资,那么通常需要提供相应的工资支付凭证。
1. 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2. 人民的举证责任:同样依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如果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或者人民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应当调查收集。
3. 举证责任倒置:在某些侵权诉讼案件中,如果法律直接规定由侵权人负责举证,证明损害结果与侵权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或者受害人有过错,或者有第三人有过错的情况,那么举证责任就会倒置。
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起算点是从答辩期间届满之日起。人民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应当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其中应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与要求,申请调查取证的情形,人民指定的举证期限以及逾期提供证据的法律后果。
关于民事诉讼举证期限的规定包括:
1. 被告应在答辩期届满前提出书面答辩,表明对原告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的意见。
2. 人民在送达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应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
3. 举证期限由人民根据案件情况指定,第一审普通程序案件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十五日,第二审案件中提供新的证据的期限不得少于十日。
4.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不提交证据材料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
5. 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应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6. 当事人变更诉讼请求的,人民应重新指定举证期限。
7. 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提交证据材料确有困难的,可向人民申请延期举证,经准许可以适当延长举证期限。
总之,举证责任原则上是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负责提供证据。在民事诉讼中,应当严格遵守举证期限的规定,确保各自的权益得到妥善处理。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