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0分悬赏)有的动物肉好吃,有的动物则不好吃!——佛教是怎样解释这种情况的呢?
2024-12-22 11:45:29 责编:小OO
文档

在佛教的观点中,一切“分别”、“爱憎”、“好与不好”等判断,都是外界事物与心识交流后产生的自然反应。这些“分别”的行为,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表现过程。

不仅动物肉类,对待其他食物种类,在味觉上的感受,同样源自眼睛的视觉、鼻子的嗅觉、口的味觉、心灵的感觉以及思维的综合(如他人的评价判断),当然也有可能通过听闻他人的介绍而生起想吃或爱吃的感受。然而,真正的源头可能只是色彩、物质,这些事物都是变化无常的。

因此,各种感受是可以认知、可以体验、可以造就,但它们不会持久,而且随时间、随角度、随人心意,不会有恒定的取舍。佛法不是要将一切都视为虚无,而是教导我们理解“分别”的“空性”,即从实际反映出的物质世界中理解变异和无常,明白喜欢或不喜欢其实也是无常。

只要心中不生出执著,就不会有继续出现的烦恼。这种理解有助于我们以更加平和的心态面对世间万物,减少不必要的执着和烦恼。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