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86CPU在取数据时,采用了一种独特的机制来生成20位的物理地址。这种机制在内部利用了两个16位地址进行组合,具体来说,是将段地址与偏移地址通过特定的操作相结合,最终形成所需的物理地址。
在这个过程中,地址加法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负责执行具体的加法运算,将段地址与偏移地址相乘和相加的操作。具体而言,段地址乘以16,相当于将段地址左移4位,这样就可以得到段地址的高16位。随后,将这个结果与偏移地址相加,最终形成完整的20位物理地址。
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这个过程。假设我们有一个段地址为1000H,偏移地址为1234H。首先,段地址1000H乘以16,即左移4位,结果为10000H。然后,将10000H与偏移地址1234H相加,得到的物理地址为101234H。这样,通过这种简单的计算方式,8086CPU就能够高效地生成所需的物理地址,进而完成数据的取用操作。
这种地址生成机制的巧妙之处在于,它充分利用了8086CPU的硬件特性,通过简单的数算就能生成所需的物理地址。这不仅提高了数据访问的效率,也为后续的内存管理提供了便利。
总而言之,8086CPU在取数据时,通过段地址与偏移地址的结合,以及地址加法器的运算,能够高效地生成20位的物理地址,从而实现数据的准确取用。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