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世说新语中的文章
2024-12-30 10:16:38 责编:小OO
文档


在三国时期,钟繇的两个儿子钟毓与钟会小时候便展现出了不同的性格特点。一天,当父亲钟繇白天打盹时,两个兄弟偷偷地拿起了药酒。父亲早已察觉,却装作睡着,静悄悄地观察着他们。钟毓在饮下药酒前,先向药酒行礼,而钟会则直接喝下,却没有行礼。

钟繇在醒来后,对两个儿子进行了询问。他首先问钟毓为何要行礼,钟毓回答说:“药酒虽然开始时是药,但制作完成后,已经成为了酒礼,不能不拜。”接着,钟繇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则直言:“偷酒本身就是不礼貌的行为,不需要行礼。”

这个故事反映了兄弟俩不同的教育背景和性格差异。钟毓注重礼节,即使在错误行为中也坚持礼节,而钟会则更看重行为本身,认为不道德的行为不值得行礼。这也说明了在古代中国,礼节和道德观念的重要性。

钟繇作为父亲,显然对两个儿子的教育有着不同的方式。他对钟毓的严格要求可能反映了他希望孩子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礼仪,而对钟会的直言不讳则可能是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教会孩子区分正确与错误。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十分常见的,它不仅塑造了孩子的个性,也影响了他们的未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的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对礼仪和道德的理解,以及在不同情境下如何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个人的品德培养,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