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岁月不待人,匆匆又冬至(40首立冬古诗词)
2024-12-31 15:19:51 责编:小OO
文档


古代的冬至或许会比现在更加寒冷,冬至的夜晚,寒风瑟瑟,雪花纷飞。他们会在温暖的室内,炉火旁,吟咏着心中的诗篇。“岁月不待人,匆匆又冬至。”“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在古人的笔下,冬至不仅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当然也包括喜怒哀乐。
昨夜清霜冷絮裯,纷纷红叶满阶头。园林尽扫西风去,惟老祥有黄花不负秋。——宋·钱时《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冬天的开始。立冬的到来,预示着寒冷的季节即将到来。在这个时刻,人们会感慨时间的流逝,以及季节更替带来的变化。立冬也是收获的季节,黄色的菊花在此时盛开,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希望。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明·王稚登《立冬》
这首诗中,秋风吹尽了旧庭院的落叶,黄叶与枫叶在客旅中飘过,营造出一种冷清而又忧郁的气氛。诗人以一点禅灯和半轮月亮为伴,今宵比昨宵更加寒冷。通过秋风吹散旧庭院的枯叶,诗人表现了秋天的衰败和离去,同时也隐喻了人事的消逝和岁月的流转。黄叶和丹枫象征着秋天的美丽和变幻,落在客人脚下,使他们感受到季节的变化。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增。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棱。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宋·范成大《立冬夜舟中作》
诗人范成大逐年华老去,寒意随着雨意而增加。在山头远望,可以看见樵夫的篝火,水底则映照着渔民的灯火。浪花千叠,沙痕几棱,景象十分壮观。然而,最令人感慨的是诗人在峨眉山前等待日出,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立冬是季节更替的时刻,在这个时刻,人们会感受到寒意的逐渐增加,也期待着新季节的到来。
霜降向人寒,轻冰渌水漫。蟾将纤影出,雁带几行残。田种收藏了,衣裘制造看。野鸡投水日,化蜃不将难。——唐·元稹《咏廿四气诗·立冬十侍陆搏月节》
立冬时节,霜降向人展示了寒冷的天气,清澈的冰水漫过了河岸。月光下,蟾蜍的纤细身影浮现出来,大雁排成行,准备南飞。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人们开始制作衣服和皮裘。野鸡投入水中,等待着化身为蜃的时刻。在立冬这个季节里,我们不仅要感慨时间的流逝,也要欣赏生命在寒冷季节中的坚韧与美丽。
旱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黄花犹带露,红叶已随风。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舂。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元·陆文圭《立冬》
这首诗中,久旱无雨,秋深渐入冬,黄花还带着露水,红叶已经随风飘散。边疆的思念吹起了寒角,村歌在傍晚时分相呼相应。篱笆门日升日落,衰弱懒惰的我愧疚无功。
室小才容膝,墙低仅及肩。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平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宋·陆游《立冬日作》
诗人陆游描述了立冬时节,自己的住处狭小,墙低矮仅及肩,烧炉火,布被绵。虽然生活清苦,但他仍然安贫乐道,随处欣然。陆游这首诗作于晚年退居山阴期间。远离了政治中心,诗歌也仅从个人角度出发,写了一位衰翁立冬时节的生活窘境及其乐观态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宋·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诗人释文珦在野外行吟,不惧遥远,欣赏着美丽的风景。天空清澈,水面相映,秋冬气息交织。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已过重阳种菊花,留连秋色带霜华。休言明日朔风起,肠断天涯人怀家。——宋·葛绍体《烟雨馆立冬前一日》
诗人葛绍体描述了已经过了重阳节,菊花却依然留连着秋色,带着霜华。他提到不要说明天朔风就会起来,因为这会让他想起远方的家乡,感到十分思乡,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山城并水寒较早,鸳瓦新霜写花草。五朝三朝风萧萧,九日十日云飘飘。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小窗倚徙片时间,有美人兮隔江水。——宋·张侃《立冬后述情》
诗人张侃描述了山城临水,寒意早早到来,鸳鸯瓦上新霜凝聚花草。五朝三朝风萧萧,九日十日云飘飘。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遮不住万山翠色。小窗倚徙片时间,有美人兮隔江水。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冬日来临的感受和对美人的思念。他对立冬后自然景观的描绘细致入微,通过“鸳瓦新霜”、“五朝三朝风萧萧”、“九日十日云飘飘”等词语表现出立冬后特有的景象和气候。同时,通过“有美人兮隔江水”一句,表达了对美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宋·紫金霜《立冬》
诗人紫金霜描绘了立冬时节,荷塘落满枯叶,西风逐渐呼啸,黄杨树顽强地展现出一色,白桦树则显得柔美。门外的冷霜使人清醒,窗外的残阳让人读书。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立冬后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在寒冷季节中保持清醒和读书的热情。他通过“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等词语描绘出立冬后特有的景象和气氛,使人感受到冬季的美丽与冷峻。同时,“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冬季读书的热爱与追求。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宋·仇远《立冬即事二首·其一》
诗人仇远描述了立冬时节,细雨带来寒意,但还未见霜。庭前树木的叶子半青半黄,寓意着季节的交替。小春将去,冬日不远,何处梅花已开始绽放香气。他通过“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等词语描绘出立冬后特有的景象和气氛,使人感受到冬季的美丽与冷峻。同时,“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冬季到来的期待与盼望。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北宋 · 苏辙《立冬闻雷》
诗人苏辙描述了立冬时节的景象和气候变化,以及人们对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担忧。他描绘了猛烈的暴风雨和冰雹对农作物造成的破坏,以及人们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苦难。诗人通过“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等词语表达了对立冬后气候变化的敏感和对生命的思考。他通过“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等句子描绘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