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俗称为“蝴蝶效应”。这一现象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家洛伦兹发现。为了预报天气,洛伦兹利用计算机求解13个方程式。他发现,即便初始条件极其微小的变化,最终结果也可能大相径庭。这一发现挑战了当时的科学认知,几家科学杂志都拒绝刊登他的文章,认为其违背常理。
线性关系指的是量与量之间按比例、成直线的关系,代表规则和光滑的运动。而非线性则指不按比例、不成直线的关系,代表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以视敏度为例,两个眼睛的视敏度并不是一个眼睛的两倍,而是6-10倍。激光的生成过程也是非线性的,当外加电压达到一定值时,会突然出现全新现象。
非线性现象广泛存在于各个领域。从天体运动到地磁场变化,从脑电图到心脏跳动,从电子、光波振荡到人类社会行为,非线性都是其背后的重要因素。例如,地磁场在400万年间方向突变16次,也是由于混沌。健康人的脑电图和心脏跳动并不是规则的,而是混沌的,混沌正是生命力的表现。
1979年,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讲演中提出:“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一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自此,“蝴蝶效应”广为人知。
“蝴蝶效应”的魅力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经过不断放大,会对未来状态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这正如一首民谣所描述的: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看似微不足道的变化,却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这一现象在现实世界中也有诸多体现。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拴个小石头开始。一个小细节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整个结构的不稳定。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