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式由祖天师张道陵创立,是一种以祖述黄老道家思想为核心的宗教。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始祖,其思想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道家学派在战国时期已经成为诸子百家中的一支,但道教作为宗教团体的确立,却是在汉朝后期。四川益州的天师道将老子奉为太上键老老君,标志着老子在道教中的崇高地位。
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宗教形态逐步完善。它建立在古代中国的鬼神崇拜之上,吸纳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发展。道教敬奉多位神明,将“道”的信仰具象化为各位神仙。道士是道教的实践者,目前我国全国大约有3万多名住观道士。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称为道祖,其著作《老子》也被尊称为《道德真经》,是道教的重要经典。自《列仙传》起,老子即被尊为仙人。东汉时期,王阜所撰《老子圣母碑》将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创世神灵,这一观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基石。汉桓帝时期,汉桓帝亲自祭祀老子,将其视为仙道之祖。
唐代的皇帝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则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在道教的信仰体系中,老子被尊称为“太上老君”,亦称“混元皇帝”,是道教三位主要神祇之一,即道德天尊。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