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五彩浅降彩的区别和出现年代
2024-12-19 14:52:42 责编:小OO
文档

五彩瓷器在明代达到了成熟阶段,根据《陶雅》的记载:“康熙硬彩,雍正软彩。”在这里,五彩瓷指的是硬彩,而软彩则是指粉彩。在《饮流斋说瓷》中,硬彩被描述为色彩浓重,釉面微微凸起;而软彩,又称粉彩,色彩较为淡雅。
康熙时期的五彩瓷器非常珍贵,其特点如下:
1. 胎釉与青花、斗彩相似;
2. 色彩丰富,以红彩为主,包括黄、蓝、绿、紫、黑等;
3. 绘画方法是在白釉瓷面上画出人物面部,不填色,用红色笔加强勾画;
4. 多使用小开片,裂纹向下且紧合。
清末时期,浅绛彩瓷成为了景德镇的一种创新釉上彩品种。"浅绛"这个术语源自中国画,指的是以水墨勾勒并略加皴擦,以淡赭石和花青为主渲染而成的山水画,这种画风起源于元代,其代表画家为黄公望。浅绛彩瓷的特点是在瓷胎上使用浓淡相间的黑色釉上彩料绘画,再染以淡赭石和水绿、草绿、淡蓝及紫色等,经低温(650—700℃)烧成。
浅绛彩与粉彩在烧制工艺上彩料和烧成温度相似,但仍有明显区别。据刘新园先生在《景德镇近代陶人录》中所述:(1)粉彩使用的黑料是纯度较高的钴土矿,而浅绛彩使用的是含铅的“粉料”;(2)粉彩填色前需用玻璃白(含砷的不透明白色料)打底,浅绛彩则直接画上瓷胎;(3)粉彩艺人分工细致,文化程度不高,多专工一种题材,而浅绛彩艺人文化素养较高,多兼善山水、人物或花鸟;(4)官窑粉彩由宫中发样,工匠照描,难以展现艺人个性,浅绛彩则由一人完成设计、勾画到渲染,能自由表达画者风格与个性。
此外,浅绛彩瓷在瓷画上题写作者名字,或题诗、署款兼备,这在陶瓷史上是一种创举。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