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谈谈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渗透民族民间音乐(以纳西民族民间音
2024-12-18 22:15:12 责编:小OO
文档

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作为民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民间音乐,在对儿童进行社会化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让幼儿在早期教育中接触少数民族音乐,对幼儿的启蒙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对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作过精彩描述:音乐是思维强用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儿童完全合乎要求的智力和思想情感等发展。音乐教育是儿童全面发展的有力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向学前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为了丰富幼儿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开阔音乐视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民间音乐有必要渗透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是一项打基础的工作,作为参与基础教育的幼儿园教师,对根基的教育应该有一种责任意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要立足于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学习,尤其要充分利用各地的艺术文化资源。同时,初步接触不同地区、民族的艺术文化,拓展艺术视野。

从幼儿教育开始加强民族音乐的传承教育,是一件极具意义的工作。我们可以通过幼儿的生活和教育,从朗诵童谣、学习民歌、表演民族舞蹈开始,特别是通过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的、幼儿喜爱的、经典的、有特性的民族音乐的学习活动、表演活动和民族乐器介绍等活动,让幼儿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在培养幼儿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和兴趣的同时,也提高教师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和热爱情趣。

民族民间音乐是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发展形成独特的音乐。特别是滇西北高原上的丽江,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风景外,还有称为国宝、民族之宝、世界人类之宝的纳西古乐,有我国少数民族古文字记载的舞蹈(东巴舞),有纳西民间舞、纳西民歌、口弦调等民族音乐、民族民间器乐等形式。

幼儿园音乐教育体现本土文化,可以增进幼儿热爱家乡情感、萌发幼儿对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的尊重意识和丰富音乐认知,传承本民族宝贵的音乐遗产,加强幼儿的民族精神。

在音乐欣赏教育活动中,音乐作品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应体现丰富性和多样性。选择内容时从幼儿园实际情况出发,充分挖掘本土文化优势,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切入点,把纳西族民族民间音乐渗透到音乐欣赏活动中,体现民族性特点、地方性这一特点。例如,《阿哩哩》及《纳西三部曲》这些民族民间音乐产生于乡间,流传于街头巷尾,具有很强的地方性,在丽江的旅游景点或周边地区旅游景点都可听到这些动听的音乐和看到随乐的欢快的纳西打跳。

纳西古乐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以儒道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影响下而创建的艺术结晶。这样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配器都很成人化,曲子很长,结构较为复杂,学前儿童不易理解。需要深刻分析作品的特点,从音色、结构等方面进行处理,使音乐结构短小,符合幼儿接受水平,幼儿能够理解,教师组织活动也便于操作。通过组织实施,可使幼儿感受到这一音乐作品的内涵,体验民族文化。用民族音乐感染和熏陶幼儿,广泛地培养幼儿对民族音乐的兴趣、爱好,增强民族意识。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歌唱是使儿童进入音乐天地的最自然的途径。歌声是儿童的亲密伙伴。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中,歌曲占的比重最大。因此,为幼儿选择歌唱材料要注意到符合幼儿特点的同时,还要兼顾民族性这一特点。

纳西童谣是民间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万紫千红的文苑中很有特色的一束瑰丽之花。它经过民间长久流传,精炼爽口,和谐押韵,同诗歌一样具有音乐性。童谣从孩子们的心理、生活、游戏情趣、童话世界意向,以及儿童语言的感受出发,口传而成,比起大人唱的山歌、朗诵的诗歌,要开放自由得多。更有利于培养幼儿节奏感和审美情趣。

纳西母语传承项目得到了“陈一心家族基金会”的资助,项目组的成员有来自丽江东巴文化研究院、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民、丽江白马龙潭小学、黄山幼儿园的和古城区幼儿园的等几个老师。他们不辞辛苦,走村窜寨,收集了丽江市古城区、玉龙县、香格里拉县三坝乡、四川省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乡等地的不少纳西童谣。这些童谣充满童稚之趣,天籁之美,尤其以人们与动物之间的对话和调侃的内容最吸引人,反映出纳西人的生活情趣,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和动物平等对话,将动物视为自己的朋友和家人似的那种生活审美、趣味和习惯。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