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问题即答案,我们该如何从问题中找到答案?
2025-01-01 11:01:12 责编:小OO
文档


江湖中一直流传着一个说法“当我们把问题写出来时,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大半”。从我最近面对问题时所采用的解决方法和最终呈现的结果来看,确实是如此。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曾说过“很多时候提问比回答更难,如果找到正确的问题,寻找答案就简单了”。那么,我们该如何从问题中找到答案呢?
首先,就此前在处理原生家庭和学业问题等方面一直失败的经历来说,我在生活和学习中失败的根源是:不知道什么是问题,也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因为不知道什么是问题,所以哪怕浑身被黑暗能量侵蚀长达十年之久,也只是用流泪和内耗的方式来释放负面情绪。因为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思考才能解决自身问题,也没有成功经验来给予自己多方思考、反复验证的心理能量和契机。所以,被习得性无助裹挟的自己,不愿 initiative 去尝试解决问题、战胜恐惧。
当然,也因为自己一直以失败者自居,从未想过去探究失败的底层逻辑,无形中就形成了不被社会大众所能接受的被动的、消极的、逃避的个性。所以,在学业和人际关系方面一直受挫,也一直生活得很不开心。如今,真正走入社会完成个体社会化后,才意识到只有做那些符合大众期待、被社会所认可的事情,才真正能让自己的这念如一生少走弯路,活得相对顺遂。
于是,我不再去硬着头皮去随心随性,而是放慢脚步,去思考社会运行的规则,以及融入社会时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该如何从问题上找到答案?
今天在朋友圈里看到关苏哲老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6个提问”,颇有感如毕触,于是就根据自身经验对其进行解读。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考的方向。
提问1:你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这是让我们觉察并界定问题,即用事实(名词或动词)而非感觉(形容词)把问题描述清楚。
提问2:你为什么需要解决这个问题?明确了问题是什么,我们就能知道这个问题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哪些困扰,甚至是失败。这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根源所在。
提问3: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理想结果是什么?这是要让我们提前预设出结果,即在大脑中设想出所达成的目标,以此构想出蓝图让大脑看见成功的可能性。当然,它也可以用来指导并激励我们去克服,在解决问题时所面对的来自内心和外界的各种阻碍。
提问4:这个问题包括哪些子问题?知道所包括的子问题,意味着,我们要先把大问题拆分一个个小问题,且是那种小到不可能失败的问题。当我们拆解完问题后,不仅会增加我们解决问题的概率,还能让我们在解决问题时获得快且正向的反馈,以实现终极大问题的解决。
提问5:你曾经做过什么?效果怎么样?从先前经历中获取做事的经验,能帮助我们激励和指导自己解决未知的新问题,也能增强我们解决问题的底气和信心。从做事效果中,提炼出解决问题或避免踩坑的方法和智慧,能帮助我们规避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消耗。
提问6: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需要满足哪些约束条件?解决方案里的约束条件,即支撑我们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社会化环境,包括资金、人员时间等。比如,当我们想去买房解决住宅问题时,资金是否充足、是否有时间去评估房屋的性价比等都是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恰巧是决定我们能否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不可轻视。
总之,在解决问题前,我们要先发现问题。而当我们以上述6个问题为思考方向时,能更好地发现并解决问题。作为老师,能够准确地界定问题,并通过提问帮助学生找到答案,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毕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