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研究曰食有哪些科学意义?
2025-01-01 05:03:00 责编:小OO
文档


研究员张枚在国家天文台指出,日冕的活动对地球具有显著影响,但其机制仍充满谜团。在日全食的罕见时刻,除了迷人的色球外,还能观察到太阳周围的一片白色到蓝色的柔和晕光,这便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结构——日冕。根据恒星结构理论,尽管人们知道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是其发光的源泉,太阳的温度从内部的上千万摄氏度逐渐降低到表面的几千摄氏度,但令人费解的是,光谱观测显示,日冕层的大气温度在太阳表面光球层以外突然上升至上百万摄氏度。这一与常识相悖的现象——离热源越远温度却越高,已困扰天文学家逾七十年,至今未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日全食期间,通常光芒四射的太阳被月球完全遮蔽,日冕的辉煌得以显现。“此次日全食是我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为探究日冕加热机制提供了难得的观测和研究机会。”张枚表示。
在日全食发生时,太阳的辐射逐渐减弱,这可能对无线电通信造成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无线电通信方法测定太阳辐射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进而研究电离层的日食效应以及其性质。据资料显示,1997年3月9日的日食期间,有人在漠河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日食开始时,以漠河为中心,500公里范围内的无线电信号全部消失。
日全食期间,也是进行地球物理观测的绝佳时机,包括日照观测(监控日全食过程中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的变化)、大气和电离层观测(利用太阳光消失的过程来深入了解大气层和电离层的机制)、地磁和重力异常监测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