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肌位于脸颊两侧,是最硬的肌肉之一。要判断咬肌是否发达,可以尝试咬紧牙关,感受脸颊两侧最硬的部位。如果只有脸颊两侧比较胖,那可能是咬肌较大;如果整体较大,可能是下颌骨较大。
这里有一个简单的自我检查方法:轻托脸部,双手放于两下颌,轻轻地按摩并提拉。揉按面颊,手掌紧贴双颊,按由内到外的顺序按摩肌肤,大约需要1分钟左右。托下颌,用双手轻托下巴,有节律地反复做1分钟左右。
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让咬肌变小的按摩方法。只要细心观察并坚持锻炼,不仅可以消除咬肌,还能保持良好的面部形态。
咬肌是咬合动作的主要执行肌肉,与颊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口轮匝肌等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咀嚼动作。咬肌的浅部纤维起自颧弓前2/3,深部纤维起于颧弓后1/3及其内面,是强厚的方形肌肉,纤维行向下后方,覆盖于下颌支外面,止于下颌支外面及咬肌粗隆。
咬肌肥大的发生一般与人咀嚼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如果饮食中经常吃硬的食物或有吃零食、吃口香糖的习惯,可能会导致咬肌肥大。此外,咬肌肥大也与遗传因素有关,临床上也观察到家族性咬肌肥大的现象。咬肌肥大还可能伴随着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翻等情况,因此在临床上也将咬肌肥大称为下颌角肥大或咬肌良性肥大。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