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应用受众研究当中的相关理论解释受众逆反心理
2025-01-12 02:07:35 责编:小OO
文档

逆反心理是指个体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中,这种心理状态常表现为对教育者要求的抵触和反抗。逆反心理的本质是支持一种行动,却说服他人采取相反的行动。例如,当苏联心理学家普拉图诺夫在《趣味心理学》一书前言中提醒读者不要先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时,大多数读者却选择了首先翻看这一部分,这反映了心理的逆反现象。
逆反心理通常在以下三种情况下容易被激发:
1. 强烈的好奇心:当某事物被禁止时,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容易被激发,尤其是当禁令没有给出解释时,这种神秘感更易引起逆反心理。
2. 企图标新立异:青年在性格形成和寻找自我时期,通过否定权威和标新立异可以获得心理上的自我肯定。他们希望通过展现自己的独特性来获得社会认同。
3. 特异生活经历:例如,多次失恋的人可能会认为人世间没有真正的爱情,或者一贯循规蹈矩的人可能会因一次误解而性情大变。
逆反心理不仅影响个体的行为,而且可能成为其性格的一个基本特征。然而,逆反心理与创造性个人素质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通常是孤陋寡闻、妄自尊大、偏激和头脑简单的产物。克服逆反心理可以通过提高文化素质和想象力来实现。
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生理变化、父母管教方式、社会文化变迁等。例如,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父母在知识传递上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青少年更容易从其他途径获取信息,这可能导致他们对父母的管教产生反感。此外,青少年在形成自我意识的过程中,可能对父母的期望产生逆反情绪。
正确对待孩子的逆反心理,家长需要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友谊关系,并支持他们的决策。家长应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并理解他们的逆反行为可能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总之,逆反心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其产生和影响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理解、沟通和支持,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逆反心理,促进其健康成长。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