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如何培养民主意识
2025-01-13 00:40:31 责编:小OO
文档


1. 强化自治,提升公识。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公民能够平等而广泛地参与决策过程。通过参与班干部竞选和班级管理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民主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行使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2. 将公识教育融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知识教育,建立和完善公民知识体系,例如在政治课程中设置相关章节进行讲解。其次,在各人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公识教育。
3. 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公识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 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增强公识。公识与教育环境相互影响。公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即公民自觉地以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将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涉及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方面。公识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详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