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劳动合同法对违约责任的规定
2024-12-14 09:54:16 责编:小OO
文档


企业违约行为包括但不限于:
故意拖延签定劳动合同;
违反法定或约定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支付工资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
拖欠或延迟发放劳动者工资;
未按规定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非法延长劳动者工作时间;
因自身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无效并给劳动者带来损失;
招聘尚未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给原雇主造成经济损失等。
劳动者违约行为则包括:
违反劳动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违反劳动合同中保密条款等。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