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端午节的风俗(端午节的简介)
2024-12-13 12:44:43 责编:小OO
文档


1. 农历五月初五,通常称为端午节,这一天又有“端五”、“重五”、“端阳”和“中天”等别称。端午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其中“五”与“午”相通,同时“五”也是一个阳数。
2.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食用粽子、饮用雄黄酒、举行赛龙舟活动、在家门前悬挂钟馗像、摆放艾蒿和艾草、进行游百病习俗、佩戴香囊,以及准备牲醴。传统上,家人还会给孩子们的手腕上系上五彩丝线,据说这样可以续命、祈求健康和长寿。《东京梦华录》中提到端午节的物品包括百索、艾花、银样鼓儿、精美的扇子、香糖果子、粽子等。
3.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都会悬挂钟馗像,以钟馗捉鬼的形象来镇宅驱邪。同时,人们还会挂上艾叶和菖蒲,以及其他植物如榴花、蒜头和龙船花,制成人形以驱邪避疫。如诗人殷尧藩在《端午日》中所述:“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兆派祈蒲酒话升平。”梅尧臣在《端午晚得菖蒲》中也提到:“薄暮得菖蒲,犹胜竟日无。我焉能免俗,三揖向尊壶。”
4.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其起源是为了驱散江中的鱼群,防止它们吃掉屈原的遗体。这项活动在吴、越、楚等地尤为盛行,后来逐渐成为纪念屈原的主要方式,尽管赛龙舟原本并非每年只在端午节举行,其他如春节、暮春三月、重阳节等时间也有此类活动。
5. 端午节的食品中,粽子是最具代表性的。在荆楚地区,人们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奠屈原。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使用竹筒外的粽子包裹米食,现代的粽子形式和内容多样,如浙江的湖州粽子、四川的椒盐豆粽、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等。
6. 饮雄黄酒是长江流域地区的习俗,而吃馏米则在某些晋语地区流行,馏米即黄米(黍)蒸制的米饭。
7. 游百病是贵州地区的端午节习俗,而佩香囊则在全国各地都有,孩子们佩带的香囊内装有朱砂、雄黄和香药,外包丝布并系以五色丝线,既可避邪驱瘟,也是襟头的装饰。
8. 写符念咒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会在日落前折断桃树枝插在门窗上,或在室内挂避邪驱鬼的符咒。然而,这一习俗现已较少见。
9. 立蛋,即在正午时尝试将鸡蛋直立起来,这一活动被认为能带来好运。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