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2.简述《尚书》的来龙去脉.
2024-12-13 12:45:20 责编:小OO
文档

1. 《尚书》又称《书》或《书经》,是中国最早的政治文献集。传统上,它被认为是由孔子整理编订,但根据《尚书·尧典》等篇目的内容来看,它们的成书时间大约在战国时期。
2. 在文献传承方面,西汉时期最初的《尚书》版本是由秦朝博士伏生传下来的,包含28篇文章,使用的是当时通行的隶书字体,因此被称为今文《尚书》。
3. 西汉中期,传说中出现的古文《尚书》主要有孔安国家传本、刘向用以校书的中秘本、张霸的百篇游猎本(此书虽废,但其《书序》流传下来)、鲁恭王刘余发现的孔壁本和河间献王刘德所得本乱羡。
4. 东汉时期流行的古文《尚书》是杜林的漆书本。这些今文和古文《尚书》在西晋永嘉之乱中几乎全部散失。
5. 东晋时期,梅赜献出了古文《尚书》58篇、《孔安国序》以及《孔安国传》。
6. 到了唐代,孔颖达奉命撰写《五经正义》时,以梅赜所献版本为定本,并将其《孔安国传》作为正注,撰成了《尚书正义》,成为官方认可的版本,也就是《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注疏》本。
7. 宋代儒者对《察轿尚书》的真伪产生了疑问。清代阎若璩在《尚书古文疏证》中确认了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和《孔安国传》为伪作,但其中仍保存了已散失的今文《尚书》28篇的内容。
8. 现存《尚书》的28篇文章中,除了《尧典》等三篇外,其余大部分是真实的文件,或其内容基本上是真实的,对研究夏、商、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形成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9. 在《尚书》的注本方面,除了孔颖达的注疏外,清代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也被认为是完备的注本。
10. 近人顾颉刚、陈梦家等人的研究论著,在科学价值上具有重要的贡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