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地域形态组团式的优缺点
2024-12-13 13:05:01 责编:小OO
文档

城市因地形、河流或农田等因素的影响,或在规划控制的作用下,形成多个团块状的城市区域,这种形态被称为组团式城市。例如,我国的重庆市市区,由于受到山地地形和河流的,形成了多个的团块。这些团块之间被河流、山岭、冲沟、农田等自然屏障分隔,各自保持一定的性,形成一种有机疏散、开敞式的地域形态。

在国际上,一些大城市在规划中也采用了这种有机疏散、组团式的思想。例如赫尔辛基市,总面积405平方公里,人口97万,被划分为9个区,绿地面积占市区总面积的56.5%。科隆市和杜塞尔多夫新区等城市也采用了类似的城市规划理念,将市区分解成多个相对的功能组团,组团之间保留绿地相隔,形成了多中心、开敞式的地域形态。

组团式城市规划有助于促进城市的有机疏散,避免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有效利用空间资源,减少交通拥堵,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这种方式不仅适应了地形和自然环境的特点,还能促进城市功能的多样化和均衡发展。

组团式布局通过合理规划组团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的绿化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同时,这种布局方式也有助于提升城市的可访问性和可达性,促进不同组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城市的整体竞争力。

组团式城市规划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然而,这种方式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组团之间的联系和交通网络需要进一步完善,以确保居民能够方便地在不同组团之间移动。此外,组团之间的协调和管理也需要加强,以确保各个组团能够协同工作,实现共同发展。

总之,组团式城市规划是一种有效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助于促进城市的有机疏散和均衡发展。通过合理规划组团之间的间隔区域,可以提高城市的绿化率和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