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历史上是否有中秋节放孔明灯的记载?而放孔明灯又意味着什么呢?
2024-12-13 13:24:36 责编:小OO
文档

孔明灯,也被称为天灯,据传是由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遣士兵出城求援。诸葛孔明计算出风向,制造出可漂浮的纸质灯笼,并附上求救信息,最终成功脱险。因此,后人便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是,这种灯笼的外观类似于诸葛孔明所戴的帽子,因此得名。

现代人放孔明灯多用于祈福。无论是男女老少,人们都会亲手写下祝福的愿望,象征丰收、成功和幸福年年。这一习俗不仅承载着美好的祝愿,也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传承。

大约在清朝道光年间,先民们将孔明灯的放灯习俗从福建省惠安、安溪等县带入的台北县、平溪乡、十分寮地区,即基隆河的上游。据十分寮地区的父老前辈口述,早年该地区曾遭受土匪的侵扰,村民们纷纷逃往山中避难。待土匪离开后,留守的村民在夜间放飞天灯,作为信号通知山上避难的村民可以安全下山回家。同时,这也是一种向村民传达平安的方式。

由于每年元宵节正是村民们从山上返回的日子,十分地区的村民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并向邻近的村庄传达平安信息。因此,十分地区的村民又将天灯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这一传统习俗不仅传承至今,也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放孔明灯这一习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祈福和庆祝丰收的仪式。每当元宵节来临之际,十分地区的人们都会聚集在一起,亲手制作孔明灯,写下自己的愿望和祝福,然后将它们放飞到空中。这不仅寄托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也象征着他们对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祈福和庆祝丰收,孔明灯还承载着对历史的追忆。每当村民们在元宵节放飞孔明灯时,他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战争与苦难的时代。诸葛孔明的智慧和勇气激励着他们,也提醒着他们要珍惜和平、感恩生活。

总之,孔明灯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寄托。它凝聚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历史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希望。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