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
2024-12-14 21:06:17 责编:小OO
文档

《三闲集》汇集了鲁迅从1927年至1929年间创作的三十四篇杂文。这一时期,鲁迅与创造社、太阳社之间爆发了一场围绕文学问题的激烈争论。在这场论争中,成仿吾指出,鲁迅先生“坐在华盖之下正在抄他的小说旧闻”,这种行为被描述为一种“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暗示着一种在狭小天地中自我满足的心态,这种心态背后的核心是闲暇。因此,在1932年出版这部作品集时,鲁迅将其命名为《三闲集》,以此来反击成仿吾的观点。

鲁迅对“以趣味为中心的文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认为这种文艺强调的是一种个人的闲适与安逸,忽视了社会现实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三闲集》中,鲁迅通过一系列杂文表达了他对这种文艺态度的批判,强调了文学创作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他指出,真正的文学应当反映社会现实,批判不公,唤起民众的觉醒意识,而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趣味。

此外,鲁迅还在《三闲集》中探讨了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学创作。他认为,文学作品应当具备强烈的现实意义,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同时,文学创作也需要注重技巧和艺术性,但这些都应当服务于主题,而不是成为目的本身。

通过这些杂文,鲁迅不仅展示了他对当时文艺现象的深刻洞察,还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三闲集》成为了鲁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