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双调·水仙子·夜雨》(徐再思)全文翻译鉴赏
2024-12-03 14:37:35 责编:小OO
文档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漏尽忧,都到心头。
注释:
水仙子:曲牌名,又名凌波仙、凌波曲、湘妃怨等。句式为七七、七五七、三三四。八句四韵。
一声梧叶一声秋:梧桐叶的落下,预示了秋天的到来。一点芭蕉:是指雨点打在芭蕉叶上。
三更归梦三更后:夜半三更梦见回到了故乡,醒来时三更已过。归梦:梦归故乡。
灯花:油灯结成花形的余烬。
叹新丰孤馆人留:用唐代初期大臣马周的故事。新丰:在陕西新丰镇一带。马周年轻时,生活潦倒,外出时曾宿新丰旅舍,店主人见他贫穷,供应其他客商饭食,独不招待他,马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
枕上十年事:借唐人李泌所作传奇《枕中记》故事,抒发作者的辛酸遭遇。
二老:指年老的双亲。
译文:
夜雨点点滴滴,淋在梧桐树叶上,秋意难耐。雨点打在芭蕉上,增添了一份愁闷。夜半三更,梦见回到了故乡,醒来时已过三更。灯花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可叹我孤单地留滞在新丰的旅馆里。靠在枕边,十年的经历,远在江南的双亲,都浮上心头。
赏析: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首先渲染了伤感的情绪,「梧桐」、「芭蕉」、「夜雨」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总是和离愁别绪、客思、寂寥悲伤联系在一起,全曲描写在凄凉寂寞的旅店里,形孤影单、卧听夜雨的情景。曲的起首句以雨打梧桐破题,烘托出「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的萧瑟落寞氛围。作者运用了「梧桐」、「芭蕉」、「夜雨」等意象,表达了孤寂和愁思。
「三更归梦三更后」点明了诗人夜不能寐,愁肠百结的心情。三更即是午夜,午夜梦回,再难入眠。作者通过「三更」这个时间点,表达了夜晚的孤寂和思念。
「落灯花棋未收」,夜阑静,灯花落尽,雨声未停,滴滴犹如敲棋一般。此处作者运用了寂静的夜晚,灯花落尽和雨声的对比,突显了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叹新丰逆旅淹留。」《太平乐府》作「叹新丰孤馆人留」。此句出返核乱自汉高祖刘邦的典故,新丰地属今陕西临潼县东北,刘邦得天下后,将父亲接到京中,而刘父思乡之情很浓,于是将街道格局改成丰邑的样子,并另建村镇,并迁来丰邑的居民,所以叫新丰。《新唐书·马周传》记载马周未发迹时,曾旅居新丰,却受客家冷遇。所以后人多用旅居新丰表达羁旅客愁、备受冷落的情怀,而并不一定真的是旅居新丰。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全曲的意旨。
此曲写旅人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言短意长。起三句鼎足对,妥帖自然,没有一点做作的痕迹,见出作者的功力。中间段点出痛苦根源,由感而发,语淡味浓。各种情景均古已有之,文人骚客早已描写尽致,在作者笔端却自有一番滋味,全因末三句:「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十年之间经历了多少事,而远在江南的双亲却总在为久客不归的游子担心。这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侧面落笔的手法,不写自己如何思念故乡,思念亲人,而以年迈双亲的忧思烘托出更加浓烈的亲情。遂使此曲更加独特,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头」四字戛然而止,欲语还休,却有引人遐思,荡气回肠之功。
人总是在年华老去、潦倒他乡、沧桑落寞时,才会回首天涯,「枕上十年事」似乎说尽了作者的无力与无成,文已尽而意有余。徐再思十年北上的经历,由于资料缺失,已无法查找,只能从他的诗句中略窥一二。元代社会歧视南人和知识分子,「八娼九儒十丐」虽略有夸张,但也可以看出知识分子入仕之难。徐再思北上之行,无非为求仕而往。作为南宋遗民的亡国之恨,作为元朝落魄文人的前途无门,颇有「英雄失路」的感慨。这首作品贵在描写普通人的情感和落寞。将人生的失落与亲情相溶,字字未写作者自己,写物寓言,侧面落笔,「以我观物,而物皆有我之色彩」。「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曲是词之变体,但比词更贴近民间。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过:「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元曲之美在于它更加浑朴自然、清新爽朗,「俗中透雅」、「雅中求俗」,它能以其特有的流行性在市井勾栏中广为流传,原因就在于它描写了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情感。
徐再思散曲的另一特点是善用数字,开头「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这三句,耐人寻味:连用几个相同的数词和量词,音调错落和谐,正好表现忐忑难安的心情;作者笔下,秋雨绵绵,桐叶声声,雨打芭蕉,愁滴心头,羁旅路遥,思乡情长,无限惆怅,无限感慨,全都浸透在字里间。曲中层层递进,以最少的数词却能包涵着最大的容量,细腻真切地表达了羁旅惆怅、光阴易逝的感慨,道出了因思乡而断肠的情怀,可以说曲因数字而有生趣,数字因曲而灵动。这一点在「九分恩爱九分忧,两处相思两处愁,十年迁逗十年受。几遍成几遍休,半点事半点惭羞。三秋恨三秋感旧,三春怨三春病酒,一世害一世风流」([双调]《水仙子·春情》)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多数学者认为数字的反复迭用,有斧凿之嫌,好在《夜雨》一曲贵在真情实感的流露,而非一般的应景之作。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徐再思正是借助数字对秋色的描写,借景抒情、寓言写物、情景交融,真切地吐露了游子「旅思」之情。全曲语言朴实无华,自然流畅,而感情真挚动人。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