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怎样理解python是解释性的
2024-12-03 13:36:55 责编:小OO
文档


解释性语言的核心特点在于它们拥有自己的解释器,这个解释器可以将高级语言的代码逐行翻译成机器语言,然后立即执行。解释器并不像编译器那样一次性将整个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并生成可执行文件,而是在程序运行时逐句解释执行。

解释性语言之所以被称为解释型语言,是因为它们的程序是直接在解释器的控制下运行的,没有中间的编译步骤。这种直接运行的方式使得开发人员能够快速测试代码的逻辑,但同时也牺牲了一部分执行效率。

相比之下,编译型语言在程序运行之前需要经过编译过程,将源代码转换成目标代码,生成可执行文件。这种方式虽然增加了初始编译的时间,但在运行时则避免了频繁的翻译步骤,因此执行效率更高。

Java则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结合了编译和解释的优势。Java程序首先会被编译成中间代码——字节码,然后在运行时由JVM(Java虚拟机)解释执行。这使得Java既能在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上运行,又能够保持较高的执行效率。

简而言之,解释性语言通过解释器逐句执行代码,避免了编译步骤,使得开发过程更加灵活和迅速,但牺牲了一定的执行效率。编译型语言则通过预先编译成机器代码,提高了执行效率,但开发过程相对固定。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