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七号,春光明媚,野炊的日子终于到来。教室里弥漫着各种食物的香气,同学们兴奋地讨论着,准备着。老师和同学们的笑容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灿烂。男生们欢呼雀跃,女生们则拍手相庆,连老师的笑容也更加温柔。
讲台边,黑板下,柴火整齐地摆放着,抽屉里装满了各种食材。男生们带了饮料,女生们则带了酱鸭和鸡米花,教室里充满了美食的香气。大家兴奋得一个中午都没睡,等待着下午的上课铃声。
老师带着我们,拎着大包小包,兴致勃勃地下楼。红蓝黄绿的袋子,如同缤纷的颜料,把同学们愉快的心情染上了亮丽的色彩。搭灶、拿锅、淘米、洗菜,看似简单,却让这些“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学生们费了不少力气。
生火的过程更是挑战,火是由组上的何嘉瑶向其他组“借”来的。尽管点火容易,但让火在灶里烧得旺,燃得长却不易。殷家飞同学力气大,便在灶前“煽风点火”。浓烟熏得我们泪流不止,虽然没有像周烨那样“灰头土脸”,但也咳嗽不已。
烧饭是最艰难的环节。由于经验不足,各组的灶都搭得不够平,无法和锅底完全吻合。六口大锅有的歪歪斜斜地置在灶上,有的从灶上滚下,发出“哐”的声响。有趣的是,楼宇、何嘉瑶、谢林莉的组手工细腻,烧饭过程异常平静。大家耐心等待饭烧熟,组长拿出凉拌黄瓜分给其他组员。
约二三十分钟后,饭终于烧好了。徐娴拿勺子舀了小勺品尝,觉得不错,大家便一齐把火灭了,用湿毛巾把锅子提到灶边放下。组员们立刻拿出餐盒、餐具盛饭吃。老师也端着饭盒过来,从锅里盛了大勺饭,细细品尝后,称赞道:“此饭味道甚是不错,是做得最好的一组。只是稍嫌清淡了些,且辅料偏少了。”清淡又如何?只要是我们努力做出的成果,即使难以下咽,我们也一样会吃得非常开心。
野炊如同热腾腾的灶火,把小灶照得红通通的,也温暖了我们的心。野炊是香喷喷的野米饭,虽不及鲍汁鱼翅般鲜美,却拥有一种纯朴的大自然气息。野炊是笑盈盈的学生们,捧着饭盒,鼻尖渗着小小的汗珠,衣袖高高卷起,眉宇间洋溢着少年独有的青春和活力。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