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瞎马 máng rén xiā mǎ 描述的是一个人骑着一匹瞎马,在夜晚试图过河的情景。这成语用来形容那些在未知和危险的情况下盲目行动,可能带来严重后果的行为。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形容的是一个盲人在深夜时分想要过河,但他的马也是瞎的,这样的行为无疑是危险的。
盲人瞎马是一个联合式的成语,它的结构简单,但意义深刻。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批评那些在没有充分信息或判断的情况下,盲目行动的人。它的用法广泛,既可以作为宾语,也可以作为定语或状语。
在发音上,“盲”字的正确读音是“máng”,不能误读为“wánɡ”。而“盲”与“肓”虽然形似,但含义完全不同,“盲”指视力不正常,“肓”则指人的腹部,与视力无关。
与盲人瞎马意思相近的成语还有“履冰临渊”、“履薄临深”。其中,“履冰临渊”侧重于因处境危险而心存戒备,小心翼翼;而“履薄临深”则强调在危险环境中谨慎行事。
举例来说,“我刚到广州的时候,既无经验,也无可依靠的人,真是盲人瞎马。”这句话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人在陌生环境中,没有经验指导,也没有可靠的支持,处于一种极为危险和困难的状态。
盲人瞎马这个成语还有着深刻的英文译法——“rushing headlong to disaster”。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盲目行动,不顾后果的行为。
盲人骑瞎马的故事发生在东晋时期,东晋文学家顾恺之、殷仲堪和恒玄三人在殷仲堪家中玩文字游戏,以“危”字为主题,提出了多个有趣的比喻,独眼的殷仲堪对“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个比喻非常不满。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