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之东流”是正确的用法。
“付之东流”是一个成语,意味着将某物或努力完全白费,如同把东西投入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心血、努力、金钱或时间等因某种原因而完全浪费。例如,一个人可能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在一个项目上,但由于某些不可预见的问题,这个项目最终失败了,那么他所有的努力都可以说是“付之东流”了。
从字面意义上来看,“付之东流”中的“付”是交付、给予的意思,“之”是代词,代指前面提到的某物或某事,“东流”则指向东流淌的江水,暗喻一去不返。这个成语整体上表达了一种无奈和惋惜的情感,是对失去或浪费的事物的一种形象描述。
而“付诸东流”虽然在日常口语或非正式场合中有时也能听到,但从严格的语法和成语规范来说,“付之东流”是更为准确和常用的表达。这是因为“诸”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合音词,相当于“之于”,但在现代汉语中,“诸”的这种用法已经较少见,更多是作为“众多”的意思来使用。因此,在表达“完全白费”这个意思时,“付之东流”是更为恰当的选择。
总的来说,“付之东流”是一个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们在面对失去或浪费时的无奈和惋惜之情。而“付诸东流”虽然在某些情况下也能被接受,但从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出发,“付之东流”无疑是更为合适的选择。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