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怎么来的?
2024-12-03 13:14:26 责编:小OO
文档


一、年号“贞观”的由来
唐太宗李世民在627年改元为“贞观”,这一时期也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这个年号的由来并非李世民个人凭空想象,而是有所依据。《易经·系辞下》中有“天地之道,贞观者也”一句,李世民的年号“贞观”便是取自于此。南宋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贞,正也;观,示也。”因此,“贞观”以正示人也。
二、君明则臣直,则国正
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励精图治,广招人才,善于纳谏,并且从谏如流。他多次召见魏征,询问自己治理国家的得失,魏征都能知无不言,太宗都高兴地嘉奖、采纳。据统计,魏征在贞观时期共直谏了200多次,成为唐朝的第一谏臣。唐太宗还在朝堂上多次表示,自己若有过失,大臣们可以无保留地指出来。这种开明的态度使得贞观时期,敢于直谏的臣子不仅有魏征,还有王圭、马周、孙伏伽、褚遂良等人。
三、征服东突厥
在贞观四年,唐太宗派都督李世勣、李靖、柴绍、薛万彻为行军总管,共十余万人,由李靖统一调度,分兵出击突厥。李靖率精锐骑兵三千,自马邑进驻恶阳岭,夜里袭破定襄。突厥颉利可汗没料到李靖会突然到来,大惊失色。唐太宗派鸿胪卿唐俭前去招抚,李靖带兵和李世勣率兵在白道会合。李靖等人谋划说:“颉利可汗虽然失败,但他部众人还很多,如果让他们逃到漠北,今后就难以设法对付了。现在使者到他们那儿,他们一定觉得很宽心,放松警惕,要是挑选万名骑兵袭击,不必激战就可以俘虏他们。”张公瑾说:“诏书允许投降,况且使者还在他们那里,为什么一定要袭击他们呢?”李靖说:“这就是为什么韩信能够破齐地的原因,唐俭之类的人物没有什么可惜的。”于是连夜带兵出发,李世勣随后,在阴山大败突厥,斩首万余,虏俘十余万。
四、第二次太子之争
在贞观十六年,长孙皇后去世,太宗非常悲痛,说:“宫中再听不到规谏的话了,失去了一位好帮手。”原荆州都督武士彟的女儿,年方十四,太宗听说她很漂亮,召入宫中,做了才人。后来成为高宗的皇后,就是武后。魏王泰多才多艺,得太宗宠爱,暗中产生夺取嫡子继承权的心思。太子知道了,暗中豢养利客给干、承基和武士百余人,谋杀魏王泰。太子知道吏部尚书侯君集心怀不满,便将他领到东宫,谋求保全自己的办法。君集因太子昏乱卑劣,想乘机暗算他,就劝他谋反。时逢太宗第七子齐王祛谋反,事情牵连到纪干、承基,以死罪投监,承基上报,告发太子谋反,太宗命中书门审问。谋反的事实已有,太子被废为平民,侯君集等都伏罪被杀,太宗改立晋王李治为皇太子。
五、亲征高丽与民族大融合
新罗派使节,说百济与高丽合兵,企图阻断新罗朝贡的道路,请求出兵救援。太宗派使臣带着盖有皇帝单印的诏书宣谕诏命,盖苏文不听诏命,使臣返回。太宗说:“盖苏文杀了他的君主,残害虐待百姓。如今又违抗诏命,不能不征讨。”太宗想亲征高丽,禇遂良极力劝谏也不听,遂命房玄龄留守京师。太宗到洛阳,下诏亲征高丽,任张亮、李世勣为行军大总管,诏各路分道进击高丽。太宗车驾到定州,攻拔辽东,进攻安市城。高丽大将延寿惠真率兵十五万救援。大宗命各路一齐发起攻击,当时一个名叫薛仁贵的龙门人,大声呐喊着冲锋陷阵,所向无敌。高丽士兵望风披靡,唐军乘机进攻,高丽大败,其将延寿惠真率众投降,高丽全国大为震骇。后黄城、银城人都逃走,数百里没有人烟。太宗攻安市城长期没能攻下,因为辽地寒冷得早,大地封冻,草木枯萎,士兵、马匹很难长期留在此地,况且粮食也将用尽,于是下令班师,并在安市城下炫耀一番兵马才撤回。安市城主登上城楼告辞,太宗嘉奖他礼节周到,赐缣百匹,以勉励他能努力侍奉其君。太宗因征高丽不成功,很后悔。叹息说:“要是魏征还在,一定不会同意我这次用兵。”下令以少牢之礼祭祖魏征,并将其所撰石碑重新立好,尉劳并赏赐他的妻子。太宗回师长安,派李世勣攻打薛延陀并使之投降。派使节招抚铁勒诸部落,铁勒部有百余万人,他们的酋长都请求入朝进贡。回纥等十一姓,也派使节也顺。太宗大喜,作诗说:“雪耻酬百王,除凶报千古。”命刻于灵州。骨利干(中国古代民族名,铁勒诸部之一)派使臣进贡。骨利干居住在西域大漠以北,和铁勒其他部落相距很远。昼长夜短,夏至日落后,天空中还有太阳余晖,羊肩肉刚刚煮熟,太阳就又升起了。后又有结骨(中国古代民族名。汉称坚昆,魏晋称结骨,即现在的柯尔克孜族)俟利发向唐朝进贡。结骨人身材高大,红发绿眼,自古与中国没有交往,至此入朝进贡。太宗说:“当年汉武帝穷兵三十年,也没有多少收获。怎比如今,以德政安抚四方,使偏远之地,都成为大唐的编户!”唐太宗还实行了与吐蕃等少数民族政权和亲的,以婚姻亲情的方式协调强化与周边各民族的关系。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文成公主与吐藩松赞布的联姻和亲。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制度在唐代的长期实施,大大减少了汉族和少数民族间的隔阂,增强了各民族间的广泛互补和血肉融合,实现了多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的宏大局面。
六、千载可称,一人而已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而且很严重。有说是痢病,有说是服用天竺长生药导致暴疾,《旧唐书·郝处俊传》中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太子李治日夜不离太宗身边,有时几天不吃东西,头发也有些变白了。见此情景,太宗流着泪说:“你能这样孝顺敬爱,我死了又有何遗憾呢?”后来太宗病情日渐加重,诏长孙无忌、禇遂良入卧室,对他们说:“太子仁义孝顺,你们都知道,好好地辅佐引导他。”又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你就不用忧虑天下事了。”于是命褚遂良起草遗诏。不久,太宗去世,在帝位二十三年,终年五十三岁。而他对历史的贡献却没有因此而磨灭,历史上也对他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旧唐书》中说,唐太宗“千载可称,一人而已!”北宋欧阳修赞叹,太宗消除祸乱功比汤武,治理天下达到太平盛世好比成康;亲临战阵,战无不胜;虚心接受劝谏,爽直没有不能容纳的;自古无人达到的四方部族,无不服从,功业和德行都这样伟大的,自汉代以来,还未曾有过。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即位,“贞观”的年号又延用了半年有余。公元650年正月,李治改年号为永徽,这一年即为永徽元年。而继“贞观之治”以后,唐高宗李治在此基础上又开创了唐朝的第二个盛世,史称“永徽之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