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5],通常被定义为情绪智商,是与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心理学家如戈尔曼等人认为,情商涵盖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
2. 值得注意的是,情商并不是指巴结、奉承、虚伪等世故行为,而是一个人理解和管理自己情绪,以及识别和影响他人情绪的能力。人情世故,则是指人们在社交中的行为准则和经验。
3. 根据上述定义,情商和人情世故的区别显而易见:情商是一种内在的能力,而人情世故则是基于特定社会环境的外在行为。例如,一个运动员的速度是他的能力,而在比赛中获得的名次则取决于对手。
4. 高情商的人通常能够与不同类型的人建立良好关系,而世故的人可能只在特定人群中受欢迎,且可能不被其他人所接受。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符合当地习俗的行为才是人情世故的体现。
5. 情商和世故都涉及人际交往,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情商强调相互尊重和信任,而世故则侧重于符合社会价值观。
6. 二十多年前,我认识一个人,给我的印象是智商不高、情商极低、不通人情世故。他的问题包括无法识别帮助和危害、不能理解隐晦的表达、行为前后矛盾以及关键时候表达不清。
7. 二十年后再见此人,发现他的本质问题并未改变。虽然待人接物变得更为世故,但他的价值观已经扭曲,他的所谓人情世故充满了虚伪和自私。
8. 例如,他会为了个人利益而在领导面前揭露同事的隐私,为了得到重视而故意贬低他人。虽然他似乎得到了领导的信任,但实际上,领导和同事们都对他持有负面看法。
9.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朋友开始疏远他,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也不再愿意伸出援手,这反映了他人际关系的全面崩溃。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