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英语与汉语那个更有利于人的发展?
2024-12-03 14:47:33 责编:小OO
文档

1. 两种语言各有利弊,都有利于人的发展,谁也不能把谁灭掉。中国人要学英语,外国人要学汉语,这样才有利于人的发展。
2. 近日,同济大学、华东师大等上海6所高校在自主招生测试中,四所学校都不约而同地没有设立语文考试。这一决策引发媒体热议。
3. 有观点认为“这是在搞学科歧视”,还有人说“这是数典忘祖”,甚至有人说“这是不爱国的表现”。对英语享受了超国语待遇感到担忧,用都德的《最后一课》作比较,质疑母语教育的随意偏废。
4. 一位招生老师解释了取舍的原因——“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更有利学生的学科发展”,这一观点令人深思:难道学习汉语就不利于学科发展?
5. 事实上,近60年来的科技发展史和中国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表明,用汉语思维的华人同样也能搞好科技。语言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攻克科技难关当然不取决于学什么语言。
6. 一个带有中国人DNA、在中文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因为考了英语就能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认知水平?就更容易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这恐怕是学校老师们的单相思罢了。
7. 法国作家都德在他的名篇《最后一课》里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孩子们,我这是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新的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所以我请你们一定要专心听讲。”130年的时间过去了,这篇文章即便在今天读来仍然令人感慨不已。
8. 白岩松表示,学英语在中国重要到连母语都不重要了这种程度。当如果有一天全世界汉语和对中文的重视越来越高的时候,突然发现,我们自己的母语自己说起来已经磕磕绊绊了,这才真正地让人担心。
9. 作家余光中早就写下了“哀中文之式微”,感叹现代中国人汉语能力的下降。而如今的状况可能更糟,学习英语早已是从娃娃抓起,汉语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汉语教育的质量一路下滑。
10. 语文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多年来人们对语文有一个误区,以为语文不是语言文字的意思,以为语文是语言文化的意思。语文的核心问题是表达,而我们现在如果说有最大的一个缺失就是我们在表达上面出现了问题。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