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白血病化验血常规能发现吗
2024-12-03 14:43:54 责编:小OO
文档

1. 大多数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象白细胞数量增多,当超过10×10^9/L时,可被称为白细胞增多性白血病。
2. 也有部分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低至<1.0×10^9/L,这类病例被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3. 血涂片分类检查通常能够发现数量不等的原始和(或)早幼幼稚细胞。然而,在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的血涂片上,原始细胞很难找到。
4. 患者常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标准细胞性贫血,少数病例在血片上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可发现幼红细胞。
5. 大约50%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60×10^9/L,在疾病晚期,血小板计数往往显著减少。
6. 骨髓象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和必做检查。
7.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白细胞数明显增高,通常超过20×10^9/L,在疾病早期可降至50×10^9/L以下,晚期可增至100×10^9/L以上。
8. 血片中粒细胞显著增多,特别是中性中幼、晚幼和杆状核粒细胞;原始粒细胞一般<10%,通常为1%~3%;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也增多,后者有助于诊断。
9. 疾病早期血小板多在正常水平,部分患者血小板增多;晚期血小板逐渐减少,并伴随贫血的出现。
10. 在加速期,血或骨髓中原粒细胞≥10%;外周血中嗜碱性粒细胞>20%;不明原因的血小板进行性增加或减少;骨髓活检显示胶原纤维显著增生。
11. 急性变时,骨髓中原粒细胞或原淋+幼淋巴细胞或原单+幼单核细胞>20%;外周血中原粒+早幼粒细胞>30%;骨髓中原粒+早幼粒细胞>50%;出现髓外原始细胞浸润。
12. 持续性白细胞数增高且原因不明,结合典型的血象、骨髓象改变、脾大、Ph染色体阳性,可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血象表现为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10×10^9/L,淋巴细胞占50%以上,绝对值≥5×10^9/L(持续4周以上),以小淋巴细胞增多为主。
14. 可观察到少数幼淋巴细胞或不典型淋巴细胞,破碎细胞常见。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
15. 随着病情发展,血小板减少,贫血逐渐明显。结合临床表现,外周血中持续性单克隆性淋巴细胞大于5×10^9/L,骨髓中淋巴细胞≥40%,以及根据免疫学表面标志,可以作出诊断和分类。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