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介绍一下戏曲--黄梅戏
2024-12-03 14:55:00 责编:小OO
文档

黄梅戏作为安徽的剧种,成为世界知名艺术,其原因在于其清新优雅的发音声腔,适合喜剧,而大众审美亦有偏向喜剧的倾向。黄梅戏源自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逐渐发展成为的剧种,最终兴盛于安庆地区。黄梅戏最早源于湖北与安徽交界的大别山地区,后在清朝乾隆时期传入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逐渐形成。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分为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富有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用于小戏中;主调是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早期黄梅戏的伴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黄梅戏的角色行当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富有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

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如《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深远。然而,目前黄梅戏流行区域正在萎缩,各级黄梅戏剧团特别是县级剧团的生存日益艰难,需要和社会的关心与扶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