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什么是三焦湿热,如何治疗
2024-12-03 14:54:38 责编:小OO
文档

三焦,这一中医特有的名词,是指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具体而言,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这里的“湿”分为外湿和内湿。外湿通常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引起;内湿则与消化功能有关,当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特别是吃过多油腻、甜食,使脾不能正常“运化”而使“水湿内停”。脾虚的人易招外湿,外湿困阻脾胃,湿热并存是常见的现象。

“热”是一种热象,湿热中的热与湿同时存在。湿热的常见表现包括: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且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部位不同而异: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恶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需区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则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药物,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

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因此改善起居环境和饮食调理尤为重要。避免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