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指的是什么?
2024-12-03 14:10:05 责编:小OO
文档

“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不知”指的是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个阶段都不清楚。这个成语出自先秦时期的《左传·哀公二十七年》。在晋国攻打郑国时,苟瑶率军出征,而陈成子则率齐军前去救援。晋军使者向陈成子报告说,晋军计划出动一千辆战车袭击齐军营门,企图将齐军全部消灭。陈成子听后,严肃地批评了报告者,认为他的话削弱了士气。苟寅认识到自己的失言,感慨道:“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才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难怪拍马屁拍到蹄子上。”

“三不知”的典故最初是指对事情的三个阶段都不了解,后来逐渐演化为对情况完全不了解的意思。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如明代的《二刻拍案惊奇》和《金瓶梅》,以及清代的《定情人》中,都有类似的用法。《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中提到,有人故意装作不知,闯入某个地方;《金瓶梅》中则描述西门庆突然进门的情景;《定情人》中,小姐询问彩云时,也用了“三不知”的说法。

邓拓在《变三不知为三知》一文中,进一步解释了“始、中、终”的含义:“始”,即事物的起源、开端或创始阶段,包括事物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萌芽状态的各种情况;“中”,指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的全部情形,包括各种复杂变化过程;“终”,则是事物发展的结果,也是新过程的开始。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不知”逐渐被用来形容对事物一无所知。

现代,“一问三不知”多用来形容对某件事情完全不了解,不知内情。例如,遇到别人问起许多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时,常常会回答“一问三不知”。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人们对事情的无知,也反映了人们在处理事务时应当更加细心和全面的态度。详情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