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创作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当时李商隐正闲居在永业。李商隐当时正处于牛李党争的漩涡之中,心情和境况都不佳,因此这首诗流露出深深的幽恨怨愤之情。
首联直接描绘了落花的情景。上句叙述了落花的情形,下句则描绘了环境,落花虽早就存在,但诗人直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之后才注意到满园的落花,心中涌起了同病相怜的情感,用语十分巧妙。
颔联则从不同角度描绘了落花的具体状况。上句从空间的角度出发,描绘了落花随风纷飞,连接曲陌的景象;下句则从时间的角度出发,描绘了落花连绵不断,无尽无休的场景。对“斜晖”的描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整个画面笼罩在沉重黯淡的色调中,显示出诗人深深的伤感和悲哀。
颈联直接抒发情感。春去花落,“肠断未忍扫”,表达的不仅是怜花惜花之情,更是断肠人面对落花的伤感之情。“眼穿仍欲稀”,写出了诗人面对落花的痴情与执着。
尾联双关寓意。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却落得凋残、沾衣的结局;诗人则素怀壮志,却屡遭挫折,落得悲苦失望、泪落沾衣、低回凄凉、感慨无限的人生境遇。全诗咏物伤己,以物喻己,感伤无尽。详情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