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风热和风寒感冒交叉怎么办?
2024-12-03 15:10:16 责编:小OO
文档


感冒是常见的因感受四时之邪气引起的外感病,以头痛、鼻塞、流涕、咳嗽、喷嚏、恶寒、发热、周身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多见,病情轻者称为“伤风”,重者或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症状相似者则称为“时行感冒”。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均属于此范畴。

病因病机在于正气内虚,六淫之邪乘虚而入肺卫,邪正相争而发病。六淫侵袭主要是四时不正之气太盛或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主要是感受了以风邪为主的外邪,在不同季节时令,风邪往往与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而伤人。因此,感冒在临床上又有风寒、风热、挟暑、挟湿之不同证型。人体正虚,卫外功能下降,外邪乘虚而侵入人体。如生活起居不当、寒暖失调、劳倦过度,乃致肌腠疏懈,卫表不固,外邪内侵而病。

外邪经口鼻、皮毛而入,首先犯肺,因卫表不和、邪正相搏而见恶寒、发热、头身痛;外邪犯肺,气道不畅,肺失宣降而见鼻寒、流涕、咳嗽、咽痒、痛。若感受时行病毒则病情较重,且有变生他证的可能。

风寒感冒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酸痛,鼻塞声重、喷嚏频作,咽痒咳嗽,鼻流清涕,痰多稀薄,口不渴,或喜热饮,无汗,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治法为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主方为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表现为发热、微恶风寒,或有汗出,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口干而渴,或喜冷饮,咽喉肿痛,咳嗽痰稠不易咳出。舌苔薄黄,脉脬数。治法为辛凉解表,宣肺清热。主方为银翘散。

感冒挟湿表现为恶寒,身热不扬,头胀如裹,肢体酸重。或伴头痛、胸闷,恶心、呕吐、口淡、苔腻、脉濡。治法为疏风散湿,或芳香化湿,解表和中。主方为羌活胜湿汤,或藿香正气散。感冒挟暑表现为身热有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胸闷纳差,舌苔腻、脉濡数,并伴有感冒症状。治法为清暑解表、芳香化湿。主方为新加香薷饮。

一般护理中,保持空气新鲜,定时开窗换气,避免对流风,做好空气消毒。时行感冒要进行呼吸道隔离。观察病人体温变化,每日测2~4次。观察恶寒与发热的程度及变化。观察咳嗽及痰、涕性状以辨证。观察脉象以辨别证型及判断病势的顺逆、有无变证先兆。

风寒感冒护理中,室温宜偏暖,宜加衣被。恶寒身痛者应多休息。风寒之邪由汗解、服用发汗药应趁热服下,稍加衣被,取微汗。但勿使大汗淋漓而伤阴亡阳。汗后及时用温毛巾擦干,勿使当风受凉而复感。高热无汗者不可冷敷或酒精擦浴,以防毛窍闭塞而邪无出路。可配合针刺退热用泻法,取大椎、曲池、风池、合谷等穴。鼻塞加迎香穴,头痛加百会、太阳等穴位。轻症可自服生姜、葱白、芫荽煎汤,可发汗散寒。饮食宜清淡、半流食,可用胡椒粉、姜末葱等辛味发散的调味品,以散寒。忌生冷,油腻食品。

风热感冒护理中,室内宜通风凉爽,但避免直接吹风,发热身痛者卧床休息。辛凉解表药宜偏温凉服,药后观察出汗、体温、伴随症状的变化。若汗出热退身凉脉静则为正卫胜邪,可不必尽剂。发热口渴可予温开水或清凉饮料,补充津液。也可食用多汁水果如西瓜、葡萄、荔枝等。高热可以温水擦浴,变可针刺退热(取穴参考风寒证)。汗后护理同风寒证。轻症可自服银翘解毒丸(片),每次2丸日服2次,桑菊感冒片每次6片,日服3次。饮食宜清淡半流食,多补充水分,可食用清凉的黄瓜、西瓜、苦瓜或绿豆汤等;忌辛辣、油煎肥厚食品,戒酒戒烟。

挟湿挟暑证护理参照风热感冒证护理。头身困重,可配合拧剂疗法。施术部位印堂、太阳、颈部等处,以解除脘闷、呕吐、恶心、咽痛等症。亦可配合刮痧疗法:部位夹背两侧、背部胸肋处、肘窝、过腘窝处。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