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重庆文化有哪些
2024-12-04 10:50:07 责编:小OO
文档

  重庆属巴渝文化,其中火锅文化,美女文化,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巴楚之战

  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公元前6年,巴、楚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

  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巴置捍关、阳关、沔关以拒楚。但巴在楚强大攻势之下,三关尽失并节节败退,最终被楚占领了首都枳(今涪陵),巴人只得向阆中一带退却。

  张仪筑江州城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两汉时,江州城扩展到嘉陵江北岸,称北府城。

  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遗址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南宋宝六年(1258),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蒙哥大汗自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

  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重庆开埠

  清光绪十六年(10年)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

  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战时首都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并扩大市区范围为1平方公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

  随着国民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 共商国是”,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谈判。

  与蒋介石进行了长达43天共9次直接谈判。在此期间,广泛地接触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会见了宋庆龄、沈钧儒、张澜、冯玉祥等,还在桂园设宴招待各国援华团体代表和国际朋友。

  蒋介石面临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形势,加之在谈判期间调动进攻惨遭失败,最后于10月10日签署《与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表示要结束“训政”,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避免内战,建设富强的新中国。《双十协定》并未得到遵守,全面内战很快爆发。

  校场口事件

  1946年1月,迫于和平民主力量的压力,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决议。

  2 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3个团体联合发起在校场口广场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参加大会群众近万人。重庆市党部布置特务暴徒捣毁会场,制造了“校场口事件”。大会团的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施复亮和新闻记者、劳协会员60余人被暴徒打伤,经到会群众奋力抢救,始得脱险。

  事件发生后,代表团和政协参加单位代表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新华日报》和重庆进步文艺界连续发表评论和文章进行和揭露。学生、工人和各界团体分别组成“二一○血案后援会”,慰问受伤人士,发表声明特务暴行。

  重庆直辖

  1992年,重庆被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现万州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恢复为直辖市,于1997年6月18日正式挂牌。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从此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文化
  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四川省的广元,南充, 巴中, 达州和广安五市,大体以嘉陵江为界。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为巴文化区辐射区域)

  川剧
  川剧是巴蜀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川剧中的“变脸”、“喷火”、“水袖”等绝活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江号子  
  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自古以来巴渝人民又喜欢"摆龙门阵"(聊天、讲故事之意),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码头文化
  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江边码头林立,商船穿梭频繁,旅人来往如鲫。蜀中、中国西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这里都有交融,加上重庆自己独特的市井文化,形成了码头文化。重庆的码头文化主要包括方言艺术和茶馆文化。袍哥文化是指哥老会、天地会、袍哥会等民间秘密结社内部的江湖义气对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响。如今在主城区只有在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可略为感受旧时文化。独特的巴渝文化,铸就了重庆这块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英才不断涌现,文化佳作业绩辉煌,文化艺术空前活跃。

  著名画家有:罗中立,庞茂琨,朱宣咸,苏葆桢,叶永青等。

  巴渝文化代表:川剧(变脸、喷火、巴剧、渝剧)、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龙门阵、重庆方言、川菜等。

  独有的山城地貌文化在重庆文化中具体非常鲜明的体现.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