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定生产管理改善计划时,可以考虑使用5S和TPM方法。以下是关于5S的详细解释,包括其定义、特色和实施步骤。
### 5S的定义和特色
- **起源**:5S起源于日本,用于有效管理生产现场的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要素。
- **发展**:从1955年的“安全始于整理整顿,终于整理整顿”到1986年,5S逐步扩展为包括“清扫”、“清洁”、“修养”的全面管理方法。
- **作用**:5S对提高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创造愉悦的工作环境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 5S的实施步骤
1. **整理(Seiri)**:区分需要与不需要的物品,移除不需要的物品。
2. **整顿(Seiton)**:将需要的物品合理放置,便于快速取用。
3. **清扫(Seiso)**: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及时修理异常设备。
4. **清洁(Seiketsu)**:维护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持续改善。
5. **修养(Shitsuke)**: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遵守纪律。
### 5S与TQM、TPM的关系
- **5S作为基础**:5S是TQM和TPM的前提,为这些活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 **营造氛围**:5S能营造整体氛围,促进员工积极参与。
- **增强信心**:5S的快速效果能增强员工对TQM、TPM的信心。
### 推行5S的准备
- **消除意识障碍**:通过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对5S的认识和参与度。
- **成立推行委员会**:负责制定计划、监督实施、培训员工等。
- **示范区活动**:通过示范区展示5S的成效,鼓励其他部门学习。
- **分阶段推进**:从整理、整顿开始,逐步过渡到清扫、清洁、修养。
### 结论
通过实施5S,企业可以提升生产效率,保障产品质量,确保安全生产,并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