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弦琴,又称古琴,其起源难以追溯,但在上古时期,中华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紧密相连。《琴操》中记载:“伏羲作琴。”而《琴当序》则称:“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汉代桓谭的《新论》则提到:“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武王改为七弦。”这些记载展示了七弦琴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发展。
三国时期,魏蜀之战中,魏平西都督司马懿成功夺取了战略要塞街亭。诸葛亮因马谡的失误而自责用人不当。此时,司马懿的大军逼近西城,而诸葛亮却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局面:他的兵马已调遣在外,一时难以返回。城中的兵力十分薄弱,只有一些老弱病残的士兵。然而,诸葛亮却展现出非凡的镇定与智慧。他独自坐在城头,悠然地饮酒并弹奏七弦琴,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司马懿的到达西城时,只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悠闲地扫地。司马懿听到诸葛亮的琴声,心中充满疑惑。这琴声为何如此镇定?难道城中埋伏有重兵?司马懿不敢贸然进城,而是选择了退军二十里路进行侦察。然而,当他再次返回时,却发现赵云已率领大军赶到。原来,这一切都是诸葛亮的空城之计。司马懿的犹豫与谨慎,最终成就了诸葛亮的胜利。
这一故事不仅展现了七弦琴在古代战争中的特殊作用,也反映了诸葛亮非凡的智慧和镇定。而司马懿的谨慎与怀疑,也使他成为了这场智慧较量中的另一大主角。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