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囫囵什么什么成语
2024-12-10 00:00:03 责编:小OO
文档

囫囵吞枣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不细致、不思考的学习方式。它指的是在未经咀嚼的情况下,将整个枣子吞下去,比喻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笼统地、含糊地吸收知识,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圆悟禅师的《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这段话说明了,对于真正理解的人来说,他们会细细品味、慢慢消化;而对于那些没有深入理解的人来说,他们就像囫囵吞枣一样,只是粗略地吞下了知识,没有真正吸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囫囵吞枣”的现象。比如,有些学生看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求甚解,只是机械地记忆书中的内容,而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意义。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很难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另外,“囫囵半片”也是一个相关的成语,它指的是一个整体中的一部分,比喻只听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这个成语的出处可以追溯到毕方《千重浪》第十章:“这才囫囵半片地听出点意思。”有时候,由于说话者的语速过快或者表达不清,我们可能只能听出个大概,没有真正理解其含义。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加专注地倾听,或者请对方放慢语速、解释清楚。

总的来说,无论是“囫囵吞枣”还是“囫囵半片”,都在提醒我们学习时要注重理解和思考。只有经过深思熟虑的知识,才能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财富。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