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低风险劝返可以不反吗
2024-12-10 15:35:51 责编:小OO
文档


低风险劝返可以不反。
在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要更加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提高防控措施的科学性、精准性、针对性,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决做到“九不准”。
不准随意将出行的范围由中、高风险地区扩大到其他地区。
不准对来自低风险地区人员采取强制劝返、隔离等措施。
有疫情的地区,高校校园内如果没有疫情,学生完成7天以上的封闭管理后,按照学校规定和安排,学生可持本校开具的相关证明,以及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校返乡,从学校到返乡目的地以“点对点”闭环方式返乡回家。满足以上条件的高校学生到达返乡目的地后,不再集中隔离,到家后实施7天健康监测,如有异常情况,向当地社区和疫情防控部门报告情况。
学生返乡途中要随身携带足量个人防护用品
一是全程佩戴好口罩,尽量减少与其他人的交流,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避免聚集。
二是做好手卫生,尽量避免直接触摸门把手、电梯按钮等公共设施,接触后要及时洗手或者用速干手消毒剂等进行清洁处理。
三是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如果返家途中或者返家后,身体出现疑似症状应当主动报告,及时就近就医。进入公共场所,要按照当地规定进行扫码测温。对于返乡后需要隔离的学生,要遵守隔离相关要求,做好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每天定时测体温,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要及时报告。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应当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报上一级备案。
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传染病预防控制指挥部的组成和相关部门的职责;
(二)传染病的监测、信息收集、分析、报告、通报制度;
(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的任务与职责;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情况的分级以及相应的应急工作方案;
(五)传染病预防、疫点疫区现场控制,应急设施、设备、救治药品和医疗器械以及其他物资和技术的储备与调用。
地方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出的传染病预警后,应当按照传染病预防、控制预案,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第四十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者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第四十一条 对已经发生甲类传染病病例的场所或者该场所内的特定区域的人员,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可以实施隔离措施,并同时向上一级报告;接到报告的上级应当即时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上级作出不予批准决定的,实施隔离措施的应当立即解除隔离措施。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隔离措施的解除,由原决定机关决定并宣布。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