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打疫苗,北京市居民将无法进入聚集场所。人群聚集场所包括线下培训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美术馆、文化馆、体育场所、健身场所、演出娱乐场所、网吧等地。
北京市还特别指出,其他限流预约场所优先安排已接种疫苗人员。对于出入老年大学、老年活动站和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的老年人,北京市提出要尽快实现应接尽接。
此外,今年6月5日发布实施的疫苗接种防控措施继续从严执行,具体为:
一是一线疫情防控、医疗卫生、社区、志愿者、交通、家政、家装、外卖快递等公共服务和城市运行保障人员以及参加重要会议活动的人员,原则上应完成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
二是参加北京市团队旅游人员,应完成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
三是入住军休所、疗养院、养老院、养老驿站等场所内的老年人应实现应接尽接,探视人员和服务人员应完成全程接种或加强免疫接种。
截至2022年7月5日,北京市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6253.60万剂次,累计接种2340.29万人。
【
法律依据】
《疫苗管理法》第6条第2款居住在中国境内的居民,依法享有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履行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义务。免费向居民提供免疫规划疫苗。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21条居民有依法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权利和义务。
《疫苗管理法》第41条第1款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制定国家免疫规划;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由卫生健康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拟订,报批准后公布;第3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疾病预防、控制需要,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种类,报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备案并公布。
《疫苗管理法》第51条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或者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需要采取应急接种措施的,依照法律、行规的规定执行。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