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教育三结合是哪三结合
2024-12-10 15:52:48 责编:小OO
文档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三结合教育”是根据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来进行划分的。
比较来说,家庭教育是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是指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教育活动;社会教育是指在广泛的社会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教育活动。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提高,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形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期取得更加高效的教育成果的结构模式。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补充,是德育工作勃勃开展的重要途径。
家庭教育是人类的启蒙的地方,是我们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家庭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单位,承担了大量的教育任务。对青少年一代进行教育,也是传统意义上家庭的一种重要功能。只是到了大工业以后,家庭的教育功能开始衰弱,逐步让位于公共的学校教育。然而,即使是在今天,家庭的教育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方面的教育,更是学校所无法取代的。我们所说的重视儿童的早期童年经验就是特别强调了家庭教育给人一生发展会起到重要的奠定作用。
学校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有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根据社会对个体在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专门人才培养做相应的变化,并有意识的以教育目的和目标的形式去规范学校的其他工作,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促进学生达到规范的目标。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目标明确、时间相对集中、有专人指导并进行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3)学校教育的内容大部分具有普遍性和基础性,即使专门学校的教育内容,也属于该领域普遍和基础的部分,因而对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具有长远的价值。此外,学校教育提高了人的需求水平、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这对人的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的意义。(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在开发特殊才能方面,普通学校教育内容的多面性和同一学生集体中学生表现出的才能的差异性,有助于个体特殊才能的表现与发现。在个性发展方面,因为学校教师和领导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素养,这有助于他们发展学生个性独特性的价值,并且尊重和注重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学生在群体中的生活也有助于每人从其他人的身上吸取闪光点,丰富自己的个性。正是由于学校教育的这些特征,它才能成为一种主导性的现代教育形态。但是,学校教育的发展在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重视教育理念的更新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要求。
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态,也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形态。原始社会所举行的各种仪式或宗教活动,都具有社会教育的意义。社会教育从其外延上说,主要包括了“社会传统的教育”、“社会制度的教育”与“社会活动或事件的教育”等不同类型。社会传统的教育指一个社会的传统风尚对于个体的发展具有一种不言而喻的教育性。人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国民性”主要就是由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社会传统所塑造的。社会制度的教育指当下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对于个体的态度、行为和信念也有一种塑造的作用。在今天这样一个终身教育的时代,社会教育从内涵和外延上也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倡导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也在逐步地走进人们的生活,社会教育的主流也会更多影响人们的生活。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种形态之间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关系。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有助于充分地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每一种教育形态的优势与长处,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五十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为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受教育提供必要条件。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配合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对其未成年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学校、教师可以对学生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