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低保两项补贴的标准
2024-12-10 15:23:11 责编:小OO
文档


一级每月161元,二级每月140元。
(1)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一级残疾人每人每月161元。
(2)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140元。
(3)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一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179元。
(4)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的三四级残疾人每人每月147元。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1)分散供养标准:从2022年4月1日起,全自理从每人每月116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340元,半护理从每人每月1418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元,全护理从每人每月1676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930元;
(2)集中供养标准:从2022年4月1日起,全自理从每人每月1392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610元。
各乡镇要认真按照新标准,做好困难群众的排查摸底工作,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并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复核工作,及时调整低保金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同时,开展残疾人“两项”补贴全面排查,确保“应补尽补、应助尽助”。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第四十六条 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各项社会保障的权利。
和社会采取措施,完善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第四十 各级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生活、教育、住房和其他社会救助。
县级以上地方对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后生活仍有特别困难的残疾人家庭,应当采取其他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各级对贫困残疾人的基本医疗、康复服务、必要的辅助器具的配置和更换,应当按照规定给予救助。
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地方各级应当根据情况给予护理补贴。
第四十九条 地方各级对无劳动能力、无扶养人或者扶养人不具有扶养能力、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
国家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举办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
残疾人供养、托养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侮辱、虐待、遗弃残疾人。
第五十条 县级以上对残疾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便利和优惠。残疾人可以免费携带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
盲人持有效证件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等公共交通工具。盲人读物邮件免费寄递。
国家鼓励和支持提供电信、广播电视服务的单位对盲人、听力残疾人、言语残疾人给予优惠。
各级应当逐步增加对残疾人的其他照顾和扶助。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