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卫生法的调整对象有哪些
2024-12-10 15:03:48 责编:小OO
文档

卫生法的调整对象:
第一、调整国家与地方卫生行政机关的权限与分工关系。
第二、调整与医疗机构的关系。
第三、调整医疗机构与患者的关系,即医患关系。
第四、调整与从业人员的关系。
第五、调整与药品药械经营企业的关系。卫生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关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医疗事故的处理、卫生防疫、药品药械管理、从业资格、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业的应急处理等方面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卫生法是行律部门的组成部分,属于特殊行。
卫生法的特征:
1. 理念的特定性
2. 体系的开放性
3. 内容的技术性
4. 社会共同性
卫生法调整对象是包括三个方面的法律关系: 卫生组织关系、卫生管理关系、卫生服务关系。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卫生法实行预防为主原则,首先是由卫生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其次是由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任何卫生工作都必须立足于防,预防和医疗相辅相成,共同保护人体健康,无病防病,有病治病,防治结合,是预防为主原则总的要求。
2.卫生保护原则
卫生保护是实现人的健康权利的保证,也是卫生保健制度的重要基础。卫生保护原则有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人人有获得卫生保护的权利;第二,人人有获得有质量的卫生保护的权利。
3.公平原则
所谓公平原则,就是以利益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来配置卫生资源,协调卫生保健活动,以便每个社会成员普遍能得到卫生保健。公平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合理配置可以使用的卫生资源。公平不是一个单一的、有限的目标,而是一个逐步改善的过程。
4.患者自主原则
保护患者权利的观念是卫生法的基础,而患者的自主原则是患者权利的核心。所谓患者自主原则,是指患者经过深思熟虑就有关自己疾病的医疗问题做出合理的理智的并且表示负责的自我决定权。主要包括:有权自主选择医疗机构、医生及其医疗服务的方式;有权拒绝非医疗性服务等等。我国现行的卫生法律、法规都从不同角度对患者权利(如医疗权、知情权、同意权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5.保护社会健康原则
保护社会健康原则,本质上是协调个人利益与社会健康利益的关系,它是世界各国卫生法公认的目标。人具有社会性,要参与社会的分工和合作,所以,就要对社会承担一定的义务。这个义务就是个人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社会健康利益。
法律依据
《十三届全国常委会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计划》
三、其他需制定修改的相关法律
公共卫生领域深化改革、健全制度体系,可能需要制定新的法律和修改其他有关法律,提出新的立法项目,凡是实践需要、条件成熟的,适时安排审议。
完善和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体系,涉及领域广,按照将健康理念融入各项的精神,制定修改生态环境、社会管理、行政处罚、等方面有关法律时,也要总结疫情防控的实践经验,作出有针对性的制度安排,将公共卫生法治保障融入各项法律之中。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