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行政干预是什么意思
2024-12-10 16:03:36 责编:小OO
文档

行政干预是指先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运用、指令和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具有控制、制约、调整、协调社会各地区、各部门行政管理工作方向,保证行政执行的集中统一,实现国家社会所期望达到的管理目标的功能。行政干预一般分为事前即预防性干预、事中即工作进行中的干预和事后干预三种,通常以后两种干预较为普遍。
实施行政干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行政机关对所干预事项具有法定的行政权力,并依此代表国家实施干预活动,干预具有权威性;
2.行政机关与被干预者存在上下级关系或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没有这种关系,干预无效;
3.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干预要有法律依据或依据,不能任意干预。
行政干预一般分为强制性干预和非强制性干预两种。行政机关通过制定有关法律、行规以及下达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所实施的行政干预,对所管辖的相对人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属强制性行政干预。行政机关以劝告、说服、宣传、教育等方式所进行的行政干预,对相关的人或机构起指导或诱导作用,没有强制力和约束性,属非强制性行政干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
一切法律、行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相抵触。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和法律。一切违反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