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国资改革是什么意思
2024-12-10 15:55:18 责编:小OO
文档


国资改革就是国有资产改革,简单说就是把一些国有股份卖给私人企业,即为国有股份制改革。
1.按政企分开要求,重新明确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
政企不分一直是国企难以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的主要症结。其中,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责不清、定位不准,是导致政企不分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意见明确,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作为直属特设机构,根据授权代表本级对监管企业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必须科学界定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的边界,专司国有资产监管,既不行使公共管理职能,也不干预企业自主经营权。这也意味着,现行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承担的公共管理职能以及应当由企业行使的权力,都必须归位。
2.按新的职责定位,提出了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新要求。
国有资产监管职能转变的效率和水平,就是职能转变的效率和水平,也是政企分开的效率和水平。意见要求,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必须做到该管的要科学管理、决不缺位,不该管的要依法放权、决不越位。原则上,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只监管到集团层面、一级企业。因此,在监管过程中,必须把现行的越权监管的投资计划、部分产权管理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出资利,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和其他直接监管的企业行使,而不再由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行使监管职能。
3. 适应新的职责和职能,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方式和手段。
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和职能转变都已经有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思路,如何改进监管方法和手段,适应这样的转变,可能是更大的难点。因为,无论是监管机构还是工作人员,都可能很难适应这样的转变。因此,意见也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要求。意见指出,要按照事前规范制度、事中加强监控、事后强化问责的思路,更多运用法治化、市场化的监管方式,切实减少出资人审批核准事项,改变行政化管理方式。其中,如何发挥董事会的作用、提高董事会在企业决策、经营者选聘、经营业绩考核、薪酬考核等方面的作用。
4. 实行政资分开,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
无论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职责定位、职能转变还是监管方式和手段的改进,目的都是一个,就是如何让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而要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政资分开则是重点的重点。所以,意见提出了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的要求。按照意见,新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将从三个方面理顺关系、解决问题。一是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这也是此项工作的基础,因为,如果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不组建,改革就是一句空话。如何组建,意见也有明确要求,一方面是通过商业类国企股权的划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注资等组建;另一方面则是由现行符合条件的国有独资企业集团改组。二是理顺国有资产监管机构和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关系,亦即国有资产监管机构按照“一企一策”原则,明确对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授权的内容、范围和方式,依法落实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董事会职权。三是界定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与所出资企业关系。这里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财务管控模式,重点关注国有资本流动和增值状况;另一种是对战略性核心业务控股为主,建立以战略目标和财务效益为主的管控模式。
5. 直接授权,为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监管改革空间。
虽然对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很多新的思路,但是,从总体上讲,保留专业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仍然不太符合市场化要求。因此,意见也为下一步改革、特别是地方简化程序、精减机构、提高效率留足了空间。意见指出,开展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试点工作。层面开展由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等工作。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开展直接授权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工作。很显然,这也是新加坡淡马锡模式,是很富效率的模式。尤其是地方,国有企业原本就很少,如果能够加大改革力度,将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直接转型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也是完全符合改革要求的,是比现行监管更具针对性的。
法律依据
《关于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党、决策部署,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真正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转变,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和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权责明晰。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依法理顺与国有企业的出资关系。切实转变职能,依法确立国有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确保国有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激发企业活力、创新力和内生动力。
坚持突出重点。按照市场经济规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管资本为主,以资本为纽带,以产权为基础,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注重通过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法行使国有股东权利。
坚持放管结合。按照权责明确、监管高效、规范透明的要求,推进国有资产监管机构职能和监管方式转变。该放的依法放开,切实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该管的科学管好,严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坚持稳妥有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突出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系统性、协调性,以重点领域为突破口,先行试点,分步实施,统筹谋划,协同推进相关配套改革。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