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在我国有权制定统计法律制度的不包括
2024-12-10 16:05:06 责编:小OO
文档

在我国有权制定统计法律制度的不包括省政协。
统计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统计法律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统计法律所规定的内容是统计工作中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包括统计管理、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设置及基本职责、统计调查项目管理、统计资料公布等。
二是统计法律在统计法律制度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是制定统计行规、地方性统计法规、统计规章、统计规范性文件的依据。统计行规、地方性统计法规及统计规章、统计规范性文件均不得与统计法律相抵触。
我国目前的统计法律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统计法》于 1983年12 月8 日由第六届全国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84 年1 月1 日起施行。
1996 年 5 月 15 日第八届全国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统计法》的决定,对《统计法》进行了修正。2009 年 6 月 27 日第十一届全国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对《统计法》进行了修订, 201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统计行规是由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次于统计法律,高于其他统计法律制度。现行统计行规主要有: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条例》。
《统计法实施条例》是对《统计法》中规定的职责职权、权利义务的细化和行政程序的具体规定,是根据《统计法》的规定对《统计法实施细则》进行修改, 经常务会议审议颁布的。
于 1987 年 1 月 19 日批准《统计法实施细则》,2000 年 6 月 2 日进行修订,2005 年 12 月 16 日进行修改,2017 年 4 月 12 日以 681 号令颁布《统计法实施条例》。
2.《全国人口普查条例》。
《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是调整全国人口普查中各方参与者行为规范的统计行规。2010 年 5 月 24 日令第 576 号公布,自 2010 年 6 月 1 日起施行。
3.《全国经济普查条例》。
《全国经济普查条例》是调整全国经济普查中各方参与者行为规范的统计行规。2004 年 9 月 5 日令第 415 号公布施行。2018 年 8 月 11 日令第 702 号进行修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第三条国家建立集中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
第四条和地方各级、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五条国家加强统计科学研究,健全科学的统计指标体系,不断改进统计调查方法,提高统计的科学性。
国家有计划地加强统计信息化建设,推进统计信息搜集、处理、传输、共享、存储技术和统计数据库体系的现代化。
第六条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照本法规定行使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的职权,不受侵犯。
地方各级、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