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大学生无证当补课老师违法吗
2024-12-10 16:10:28 责编:小OO
文档

按理来说是违法的。“双减”之下,没有教师资格证,大学生也不能从事家教补课。教育部规定“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显然也包括了大学生在内。按照规定,即便有了教师资格证,也是要依法依规进行学科培训的。
一、在校大学生想从事家教必须依规进行。比如,要通过一定程序,向相关机关申请、批准后方可进行“学科类”家教。这个家教的时间,也只能在周一至周五进行,周六、周日若是“补课”就是违规。而这个“时间段”显然是与大学生的学习时间互相冲突的。这样,普通在校大学生的家教空间和时间就被大大压缩了。
二、当然,这并不见的就是件坏事。大学生不再从事家教,一方面可以更加专心地从事学习,夯实学业基础,培升自己能力,为将来的事业成功积蓄力量;另一方面也可以转做其他社会性服务工作,可以更好地接触、了解社会,融入社会,为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天之骄子,当代大学生,当知法、守法,严格遵守和执行国家的“双减”规定,千万不要为蝇头小利,就去触碰国家法规的底线,那样做法,很可能抓了芝麻,丢了西瓜,给自己学业、毕业、给未来应聘造成不良影响。
法律依据
《教育部关于坚决查处变相违规开展学科类校外培训问题的通知》第二条把准变异形态。对不符合上述合规性要求,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学科类培训行为,应依法依规予以查处:
1.违反培训主体有关规定,证照不全的机构或个人,以咨询、文化传播、“家政服务”“住家教师”“众筹私教”等名义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2.违反培训人员有关规定,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在职中小学教师违规开展有偿补课。
3.违反培训时间有关规定,通过“直播变录播”等方式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4.违反培训地点有关规定,组织异地培训,在居民楼、酒店、咖啡厅等场所,化整为零在登记场所之外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学科类培训。
5.违反培训内容有关规定,以游学、研学、夏令营、思维素养、国学素养等名义,或者在科技、体育、文化艺术等非学科类培训中,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
6.违反培训方式有关规定,线下机构通过即时通讯、网络会议、直播平台等方式违规开展线上学科类培训。
7.其他违反相关规定的变异学科类培训。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十四条 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制定出台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材料管理办法。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依法依规坚决查处超范围培训、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内容低俗违法、盗版侵权等突出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培训机构不得高薪挖抢学校教师;从事学科类培训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并将教师资格信息在培训机构场所及网站显著位置公布;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培训成本等因素确定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向社会公示、接受监督。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