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哪篇文章?
2024-12-02 02:12:28 责编:小OO
文档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出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这段经典语录意味着上天将要赋予某人重大责任。孟子通过列举舜、傅说、胶鬲、管夷吾、孙叔敖、百里奚等人的事例,说明了苦难和挫折如何激发人的潜能。孟子指出,只有经历内心的困扰和外在的挑战,人才能真正成长并具备承担重任的能力。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不仅探讨了个人的奋斗之路,还从国家的角度分析了同样的道理。他强调,一个国家若没有法度严明的和贤士辅佐,又没有外敌的威胁,就容易走向衰败。因此,孟子认为,国家和个人一样,只有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才能生存并发展。

文章采用了排比和对仗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一段,通过列举不同的事例,展现了各种类型的个体如何通过逆境实现自我提升。

此外,孟子还提出“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这一观点,强调了个人在面对错误和困境时,通过反思和努力,最终能够获得成长和改变。

在总结部分,孟子再次强调了“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道理,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安于现状,而应积极应对挑战,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